有些人,明明知道不可以愛,到頭來還是愛上了。多少人,為了填補一時虛空寂寞,選擇一個錯誤的人;又為堅持一個錯誤的決定,選擇自己親手摧毀一生。 也許是「錯過恐懼」(Fear of missing out, FOMO)的心理作崇,面對得不到的愛情,人總是充滿著憧憬,覺得本來好好情愫,總怪Timing不對而變成人生遺憾。一旦找到能發展的契機,便奮不顧身像燈蛾撲火般,不惜把整個人的一切都押注到關係上,一廂情願地以為兩人都會轟轟烈烈。 到頭來,有些愛,明明知道淡了,卻還是選擇堅持。多少人,總是在一段感情結束之後,才知道原來所謂愛根本不存在;甚或是相處到盡頭,才覺悟一直緊守著的根本並非長相廝守,而是堅持讓痛苦寫進了永恆。
愛,有很多形式存在
現實是,有結果的愛情不一定完美。但沒有結果的相愛,卻未必一定傷感。愛,並不必然等於佔有。有時愛,還有很多形式的存在。待時間醞釀成熟,經驗累積智慧,只有在成長過程中真正愛過、傷過、痛過,便會明白有些爱情是需要成全,需要懂得放手,亦不埋怨命運,不嗟嘆緣慳。 就像偶爾瀏覽社交平台,看到曾認識的人生活過得愜意,那可是最美麗的風景。不少人會心生一種絲羨慕,幻想一嚐當主角分兒滋味。但是再美麗的風景,自己亦只是遊覽過客的身分,亦應該安分的靜靜地欣賞,默默裡祝福。
說到底,還是要懂得愛自己
這個世界上,最真摯、最純潔的愛情,也許是那些願意默默地關注,不期盼一份永遠不會降臨的眷顧,更用不著去打擾對方生活的站在暗角裡的人。在夜幕街燈下,攀不上說半句晚安,卻能遙望對方冉冉身影;觸不到對方的衣袂,卻聞得到對方身上的淡淡的清香。最重要的,是懂得欣賞自己還擁有去單純地愛一個人的那份情懷。還能愛,就能愛自己。還能愛自己,就有生存的意義。 親愛的:「那天我們說再見,沒有吻別,沒有擁抱,沒有握手。看著妳的眼睛,凝住的頃刻,我明白,那是我最好欣賞妳的距離。」
傅子健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,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,為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、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、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(精神科),現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。
資料來源:新浪香港